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用互联网思维颠覆租房业的奇葩案例

最近看到一个奇葩案例,以互联网方式颠覆租房中介,为什么说奇葩,是因为用传统的观念来看,这完全是自宫式的商业模式。

第28期

金错刀

微创新思想提出者。科技商业观察家。微创新研究中心创始人、首席研究员。上海交大、创业家黑马训练营、MPD等20余家大学和机构的主讲老师。

文/金错刀

用微创新的角度去看,租房绝对是一个国民性痛点。以至于不少很火的年轻题材都是以合租为背景,比如《爱情公寓》。很多年轻人都有过租房的痛苦经历,但目前很多产品都是解决了信息流,没有介入服务流。

最近看到一个奇葩案例,以互联网方式颠覆租房中介,为什么说奇葩,是因为用传统的观念来看,这完全是自宫式的商业模式,但我看好它:

1、商业模式的颠覆,不是卖信息,而是卖服务。这个产品叫自如友家,自己把房源收来先租下,通常至少签3年合同,然后进行质量较高的装修、配置品质好的家具家电,并配备维修保洁等后续服务,再以间为单位分租给年轻人。房屋整体租金的持续上涨以及分租之后产生的利润是链家这项业务的运营基础。

2、用管家来解决用户痛点。自如3年内人数增长到了1000多人,自如管家是人数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目前已经拥有600多位自如管家,占到全部人员的60%,对租客来说,管家是万能的,所有问题都可以找管家。

3、甚至可以有自己的粉丝,他们叫自如客,都是一些年轻人。他们甚至做了很多从用户出发的微创新,发现很多年轻人是带着很大的行李箱入住的、日常生活中需要一面不占空间的更衣镜等。自如跟宜家提要求,但宜家并不愿意。自如就自己设计,找供应商实现。2012年9月改进过的自如友家2.0版,床下的空间被加宽,可以容纳行李箱,柜子门背后有更衣镜……

所以,凡是痛点的地方,都是大机会,还有什么?

第一财经周刊报道 对几乎每个从外地来北京这种大城市谋生的人来说,租房都是件必须经历而又非常痛苦的事。根据北京统计局的数据,2013年北京的常住外来人口超过800万。根据上海公安局的数据,上海外来人口超过1000万,其中仅8.4%在沪有自购房。

从2010年到2013年这四年,北京租房价格分别同比上涨了18%、15%、11%、13%——“一套月租4000元左右的两居室,过去几年房东每年要涨500元左右,”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负责人张旭说。

这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就是群租房的大量出现。链家的高管熊林曾在北京大运村附近的小区曾看到一居室被隔成了6间。“关键是那个住房品质我们觉得触目惊心,”熊林说。租房的方式已经明显落后于时代,包括房子本身、找房的方式,以及获得的服务。

2011年,链家开始让此前在IBM工作的熊林挑头,做一个叫做“自如友家”的业务。自如友家的思路是,自己把房源收来先租下,通常至少签3年合同,然后进行质量较高的装修、配置品质好的家具家电,并配备维修保洁等后续服务,再以间为单位分租给年轻人。房屋整体租金的持续上涨以及分租之后产生的利润是链家这项业务的运营基础。

为了做出品质,开始自如友家配的家居都是宜家的。每装修一套房子,再配上家具家电,要花掉几万元。而这个业务如果要做出规模,必然投资不菲。2011年5月业务启动之后的半年,自如友家通过链家地产和自己收了3000多套房。第一年,自如就采购了5000台冰箱、6000台洗衣机、2万部空调和 1.6万张床。

在链家之前,还没有人大规模地做过这类事。“这个事情是挺好的,但是很少有企业想掏腰包。”熊林说,而且,“会发现这事儿那么琐碎、那么难,重来一遍我都不一定有勇气再做。”链家并非一家作风保守的公司,但这一次,链家董事长左晖对熊林的要求,却是“慢点、再慢点”。

为此,熊林最初从IBM请了两位商业顾问和自己的团队一起设计这个产品,前后花了六个月,并对这一模式进行了详细估算。但由于没有装修经验,实际状况还是大大出乎熊林的意料。“供应商报价说一扇门大概要300元,因为没有经验我们就相信了,但最后发现能达到我们要求质量的门,比如隔音好的,就需要500元。”熊林说。仅是装修这一项,实际操作中比当初商业模式预估的成本就高了40%。

在维修、保洁上也是如此。根据当时他们估计的维修成本,最初自如一年跟房主收300元的维修基金,但实际上,自如每套房子的平均维修成本是780元一年。最初,自如要求家电配送到的时间前后不能超过半小时,因为这个房子每空置一天都是损失,自如想尽可能精密地衔接上,但实际上家电企业们做不到。

但的确如他们所料,租户更喜欢自如友家的房子。

本文来源:教育频道专稿

责任编辑:

王晓易_NE0011

1

2

分享到: